“互联网+最早是腾讯总裁马化腾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的。2015年在“两会”上,李克强总理向全球抛出这一概念。通俗来说,“互联网+’就是“互联网+各个传统行业”,这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,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,创造新的发展生态。“互联网+通信“就是即时通信,如微信、QQ;“互联网+零售”就是电子商务,如淘宝、京东。同理,“互联网+教育”包括把教育搬到线上完成信息数据化,也有新时代特点。简单地说,一张网、一个移动终端,数不清的学生,学校任意挑、老师随意选,如网易公开课、腾讯课堂等。
因材施教是无数教育家总结出的经验,是教育的内涵和规律,互联网教育更应该天然地支持个性化。“互联网+教育”不再有年级的概念,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切入和跳出。固然可以有一条推荐的主线.但根本上用户完全按需学习.而且学习的内容完整,表现形式丰富,教学管理规范,还有实时在线讨论、测试反馈、学习方法的交流等方式可以融入其中。
学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,有家庭教育不能取代的特殊优势。好学校意味着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更高,学生全面成长的环境更健全。家长们的普遍思维是:好学校意味着好老师,好老师等于好成绩,好成绩通向更好的高等学府,然后是好工作、好收入、好前程。期间环环相扣,出不得半点差池,否则就是拿孩子的一生开玩笑.代价可能是一世的幸福。好学校是稀缺资源,入学名额有限,所以,名校周边房价只有更高,没有最高。
“互联网+学校”把名校资源与网络链接,实现信息化、公开化,教育资源厄乏的间题得到缓解.增加了教育机会。同一个城市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,不同城市或者国家的教育资源实现交流.名校将人人可上。无论是哈佛大学的课程,还是一线科研的成果;无论是视频教学.还是线上答疑、讨论;无论是身处著名的大学城.还是在偏远的小山沟.都能依靠互联网的力量学习。“互联网十教育,.让学习由“套粉”变成了“自助餐’.因材施教变成了现实。